来自欧洲、美国、韩国和中国内地等顶尖学府的知名学者,以及政府与学术界领袖均云集于研究中心的成立典礼上。开幕仪式更邀得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先生、潘乐陶博士及工程师,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、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,副校长(研究及发展)郑光廷教授以及研究中心主任陆萌茜教授一同主礼。
研究中心致力推动跨领域合作,并提供以科技為本的解决方案,增强社会抵御气候威胁的能力。该中心的核心使命是结合前沿科学研究与政策及產业需求,强化世界各地社群应对气候转变的影响及降低气候转变带来的风险。
初步重点研究领域:
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于活动上致辞时,阐述了香港气候行动蓝图中為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。他表示:「这个中心的成立意义重大。凭藉科大于人工智能、数据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世界级优势,这个中心将开发出突破性的解决方案。我相信,中心未来开展的工作,将有助我们建设一个更具气候适应能力、繁荣且碳中和的香港。」
潘乐陶慈善基金创办人潘乐陶博士及工程师分享其愿景时表示:「全球暖化问题日益严重,2024 年更成為自 1850 年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一年,温室气体排放和自然气候变迁是主因。儘管各国致力于转向使用更洁净的能源,现有进展仍不足以缓解气温持续上升的情况。面对极端天气,我们需要更先进的科技来实现精準预测、採取预防措施,并制定创新的政策。潘乐陶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,正是在这关键时刻向前迈出的一大步。我深信,凭藉科大在科学和创新领域的卓越领导力,定能将研究成果转化為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。我非常荣幸能够支持这个重要的使命,共同创建一个更具韧性、更可持续发展的美好世界。」
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强调在应对气候影响方面,共同努力可发挥无穷力量,她表示:「我们都亲眼目睹全球各地很多社区,在毫无準备的情况下面对极端天气的影响,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--从持续高温的热浪影响数百万人,到灾难性洪水导致人们流离失所,以及前所未有的风暴把重要的基础设施摧毁。这些威胁并非遥不可及,而是非常严峻,当下亟需急切解决的现实问题。」
叶校长补充:「今天,我们非常感谢潘乐陶博士及工程师的慷慨捐助,使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。潘博士极具睿智,他坚定不移地推动可持续发展,不仅使这个中心得以成立,更激励我们推进跨学科研究。透过此研究中心,我们将科学与社会紧紧扣连起来,运用在人工智能、工程和政策方面的专业知识来开发各种可拓展的解决方案。就让我们把握当下,凝聚学术界、业界和政府的共同力量,為人类建设一个具韧性、可持续发展的未来。」
中心主任陆萌茜教授简介了研究中心的目标、计划和进展:「我们的跨学科研究团队正与各公私营伙伴,在多个前沿领域展开合作,包括我们开发香港首个全球气候模型的旗舰项目。该模型针对西北太平洋地区情况加以调整,不但可為季内气候预测奠定基础,亦会為包括防灾减灾、资源开採,以至传统农业及新兴的低空经济范畴,提供决定性的参考数据。在潘乐陶博士及工程师的支持下,我们将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变革。」
最近,由陆萌茜教授领导的全球跨领域倡议「推动自然和人為环境可持续性的无缝预测与服务计划」(简称SEPRESS),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(UNESCO)正式认可,纳入「联合国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(2024-2033)」(IDSSD)行动计划之一。SEPRESS旨在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知识共享,助力各地在十年内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。
典礼结束后「气候天气与水资源国际研讨会」随即展开,匯集超过200位专家,他们来自气候中心、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、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、美国耶鲁大学、韩国首尔大学,以及法国图卢兹大学等机构。
在為期叁日的研讨会上,全球科学菁英聚首一堂,深入探讨无缝预测与服务、气候动力学、气候人工智能、大气河流与洪水应对、及零排放政策转型等议题。
展望将来,CCRS 将成為全球合作枢纽,致力推动各项解决方案,实现具气候韧性的永续未来。
关于香港科技大学
香港科技大学(科大)(https://www.hkust.edu.hk/zh-hant) 是国际知名的大学,致力推动创新教学、卓越研究及具影响力的知识转移。科大着重為学生提供全面及跨学科的教学,于《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轻大学排名榜2024》中排行第叁,在《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影响力排名2024》中全球排第19、全港第一。另有 13 个科目躋身《2025 年 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》全球50强,其中「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」学科全球排名第17位,蝉联本地大学之冠。此外,科大在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名中,一直位处全球首30名以内,反映毕业生极具竞争力。在研究及创业创新方面,逾八成的科大研究,于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最新的「2020研究评审工作」被评為「国际卓越」或「世界领先」水平。直至2025年5月,科大成员共创立了逾1,800间至今活跃的初创公司,当中包括10间独角兽企业和17间成功退场的公司(上市集资或被併购)。